服贸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引关注
发布时间:2020/09/29   阅读:351

  9 月 4 日,2020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与服贸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新华社、中新社、《中国知识产权报》《北京晚报》、人民网、央视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媒体进行报道或转载,截至 9 月 10 日24 时,相关信息总量为 15026 篇。媒体以转载新华社等媒体报道为主。

  一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部署服贸会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工作。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报道,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做好 2020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就共同做好 2020 年服贸会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工作作出部署。《通知》强调,各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服贸会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开展服贸会展前知识产权培训指导,扎实做好服贸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二是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据新华社、《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介绍,为加强服贸会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展会秩序,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线上线下”工作模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由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等部门共同开展相关工作。据了解,本届服贸会在筹备期即启动规范化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求参展商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承诺书,举办展会知识产权培训班,并报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统筹协调各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指导、协助当地交易团做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服贸会现场还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此外,北京市还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市区各相关单位强化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及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监管执法,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宣传知识产权政策法规。

  三是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北京分中心揭牌。人民网报道,在 2020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还组织了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论坛,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北京分中心在会上揭牌。据介绍,2019 年 7 月 10 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设立,旨在聚焦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存在的难点和痛点,构建国家层面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建立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与协助机制,提高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纠纷防控意识和纠纷应对能力。今年 4月,北京市知识产权维权中心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首批 10 家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之一。地方分中心将加强对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的指导和服务,形成央地协同、优势互补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体系,全面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指导力度。

  四是专家学者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中新社报道,中国发明专利和商标申请量已连续多年世界第一。申请量增加的同时,也使得知识产权纠纷猛增。但目前,知识产权业界对于仲裁在争议解决中的作用依然缺乏充分认识,更多是基于传统思维,倾向于以诉讼方式解决知识产权争议。面对新形势下知识产权纠纷的复杂局面和困境,在 2020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多位中国官员学者认为,应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刘剑表示,应对瞬息万变的技术创新和复杂知识产权纠纷,要建立一个便捷高效、多元畅通共赢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这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关键所在。“我们也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按计划,中国要在 2020 年底建立中国国际知识产权仲裁委员会。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企业与行业服务处处长刘颖看来,通过仲裁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也越来越合适和有效。她指出,其一,仲裁程序具有高度灵活性。法院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有一定的管辖范围、诉讼时效等限制,但仲裁会灵活很多。其二,仲裁保密性较强。很多知识产权纠纷涉及保密,而在法院审理或者其他的纠纷解决途径中,保密相对困难。其三,仲裁程序还具有良好的便利性。仲裁一裁终决,相当于多层级诉讼程序。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